赵子曰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296 陈国相襄军第一(五),三国之最风流,赵子曰,征服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荀贞说道:“广陵各县的县校里边,经师数量不一,学生有多有少,我意把各县校及郡学的经师、学生数量都固定下来。”

“请将军示下,如何固定?”

“大县立文学掾二人,文学史三人,小县立文学掾一人,文学史一人。文学掾、史俱取博关经典,世履忠清,堪为人师者,简言之,需德才兼备,文学掾年限四十以上,文学史用年三十以上者,若道业夙成,可不拘年齿。”荀贞顿了下,接着又道,“至若郡学,五经掾各二人,史各三到四人,此外,可再设传授律法之文学掾、史一到两人。”

掾为正,史为副,文学掾、文学史,用后世的话说,就是教授和助教。

王朗应道:“现郡学中有五经掾、史共计近二十人,各县文学掾、史少者亦有一人,稍作补充就能达成将军的要求了。”

“学生这一块儿,小县可定以三十之数,大县可定以八十之数,如县中求学的乡人多,超出此数亦可,但需经郡学的考察、批准。……目前郡学有学生四百余人,对否?”

“郡学目前计有学生四百一十三名。”

“可暂定以五百之数。不拘贵贱、不拘地域,只要通过考试即可入学。”

郡学不是随便任何人都能进的,至少要有一定的经学造诣,所以入郡学需要经过考试。

王朗应道:“诺。”

“经师确定下来之后,当如官吏轮值,每天都需授课,五日休沐一次。夏季农忙时可给师生放假一月。月底要有小考,每三个月要有一次中考,年底大考。考题出卷,小考由经师出题,中考由郡学与郡长吏共出题,年底大考的题目由州学出。……君意可否?”

王朗敏感地意识到,荀贞对郡学、县校的改革必不仅仅是对学制的改革,应是有更深的涵义,只是此时正全神贯注地听荀贞讲话,他一时间难以分神对此进行深思,应道:“将军此制明了,兼顾各面,如按之实行,必能提振广陵学风,朗无异议。”

荀贞看了他一眼,笑道:“如欲提振学风,只靠授学是不够的。郡县中贫家甚多,凡有贫家子弟入学者,入县学,给衣食,入郡学,再免其家劳役一人。如何?”

王朗向来看不起那些有好施之名,却不恤穷贱的所谓“豪侠”,所以他为人称不上“好施”,但经常用财物周济困急,此时闻得荀贞帮助贫家子弟之言,他顿觉深合自家脾性,赞叹说道:

“将军照顾贫家,仁厚之举,此百姓之福。”

所谓贫家,即家訾在万钱以下的,乃是赤贫之户。

荀贞给贫家子弟衣食、免其家劳役一人这个政措,其实只是做出来好看,荀贞自己也知,必不会收到太好的效果。试想一下,贫家之民连饭都吃不上,又怎么可能会甘愿少掉一个壮劳力,让之去县校读书?就算有愿意的,可入县校与入郡学一样,也是需要经过考试的,最起码得认识字,有基础的文化水平,要不然,难不成经师还要再手把手地教学生写字?只此考试一条,就断绝了九成九之贫家子弟入学的可能。

一项政措的实施,首先需要考虑这项政措,是想要面对什么人,荀贞把学校制度化,从而通过考试选用人才,他的此一政措并不是面向贫家,而是主要面向下户和中家,换言之,是面向自耕农、小地主。也只有衣食够用、乃至衣食无忧的情况下,人才会有力求学。

荀贞又道:“待州学建成后,郡学学生中之优异者,通过考试可入州学求学。”

乡庠、里序教授基础的文化知识,县校教授中级的文化知识,郡学教授较为高级的文化知识,州学是最高学府。荀贞定下郡学的学生可通过考试进入州学,至此,只要等到州学建成,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就在徐州形成了。

王朗知荀贞的这个“州学”是应当初李宣的提议而建的,仿效的是原本京都洛阳之太学,所以对郡学的学生需经考试然后可以进入州学这一点,他无有异议,应道:“本该如此。”

“‘学而优则仕’。我以为郡学的学生学好了,应适当给以擢用,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地提振学风,卿以为然否?”

“将军言之甚是。只是,该如何加以擢用?敢请将军定一个章程,朗好遵从。”

“凡在郡学求学满三年,三次年底大考俱优者,可送来州府,由州府出题,考之再优,任为郡吏,考之次等,任为县吏。倘有卓异者,留州府任用。君以为怎样,可行与否?”

王朗心道:“这倒是与太学的射策之制相像。”

汉家最重故事,只要有例可循的,即可实行。王朗虽然约略看出,此项制度一旦实行之后,对徐州现有的政治生态环境必会造成影响,但他毕竟受时代之局限,却是没有能看到此项制度真正的、长远的意义。他应道:“将军此制,颇近太学射策之制,当然可行。”

荀贞满意地点了点头,心道:“王景兴与华子鱼齐名徐、青,此二君虽无战阵之能,而俱有贤德政才者也,假以时日,可为文若副。”笑对王朗说道,“闻君善治《易》,闲暇时亦可教授郡学学生,若能得一二好门生,也是一段佳话。”又道,“吾家家传诸经,也善治《易》,我不善此道,而吾大兄甚精通之,君如有兴致,也可与吾大兄书信往来,多探讨之。”

荀氏儒学传家,族中多有诸经俱通的,荀爽号为“硕儒”,曾为《易》作注,传之於世,为时人盛赞。荀贞、荀彧几人都不以儒业著名,唯荀悦年少好学,性又聪敏,过目不忘,继承了荀爽等老一辈荀氏族人在儒学方面的造诣,可称通儒。

王朗应道:“诺。”

荀贞转对卫旌笑道:“三月之内,州学必成,将招第一批学生。待到其时,望卿可以考入,莫失吾望也。”

卫旌充满信心地说道:“必不使明将军失望。”

荀贞哈哈大笑,说道:“好!好!”连道了两个好,见王朗虽然陪笑,却似有心事,问道,“景兴,君可是有什么话想要说么?”

“是有一事想要请问将军。”

www.。m.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它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末日拼图游戏

更从心

逆天邪神叶凡

无敌贱客

次元论坛

绅士东

我姐姐实在太宠我了

重楼不要粉

我真的两千岁

常红

听说大佬她很穷

十方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