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大荒落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一百七十一章 离开申城(月末求订阅,时空过客4251,刚大荒落,征服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半个月后,9月13日,今天正是程刚离开申城的时间,一大早他就从酒店出发,来到外滩铜人码头准备坐小火轮前往浦东。
期间他还顺带逛了逛这处申城历史上的第一处公共码头站,据称早在这一时期,每年运送的乘客就已经达到了四五百万。
而所谓铜人一名,则源于此处附近的不少纪念碑和铜像,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后来被日军毁坏的和平女神像。
五年前,一座“欧战纪念碑“,也就是市民们所说的和平女神雕像在这里落成,被当时的人们誉为”上海第一碑“。
跟据记载,当时的落成典礼堪称盛况空前,一时间将近万人涌向外滩,从法大马路口(今金陵东路)堵到广东路口,就为了一睹新奇。
而今天就程刚的观察也确是如此,此时天色才蒙蒙亮,周围就有不少人对着上面的铜雕和盔胄盾甲等驻足观赏,好不热闹。
不过这里最为显眼的反而要数程刚了,谁让他手里拿着个相机对着雕像猛拍呢——这可是难得的一手资料,留个纪念倒也不错。
当然了,程刚的拍摄重点更多还是那些普通老百姓,这些近百年前的生活,在他眼里都算是新鲜玩意。
也是申城这里的人们接触到的时髦玩意不少,对于程刚的举动没有觉得多怪异,所以倒不至于引发过多的注目。
实际就十来分钟的时间,算是作为这些天一直憋着的补偿,反正以后有的是机会过来,相比于这大半个月里躲躲藏藏的做法,他更希望自己能够光明正大地踏上这片土地。
“陈兄,轮渡已经来了,我们抓紧时间吧。”
记住网址kanshu.vip
“好嘞,拍完这张就完事。”
对着一清早就已经忙得大汗淋漓的码头工人们拍了一张照片,程刚收起了相机,和他一起的自然就是陈耿了,当然现在他得叫王庸,就像程刚化名陈立一样。
程刚前年穿越过来的时候,刚好26岁,所以这么算下来,他差不多还要大陈耿两岁,不过若单纯就面相上来看的话,那倒是一副白面小生模样的程刚要显得年轻些。
再加上胸前挎着的相机,身上穿着的皮夹克,整一个富家公子哥的模样。
另外,这个时代无论是相机还是胶卷都属于难得的奢侈品,普通人家拍张照那是得做足准备才行,乃至还得专门置办上一身新衣裳。
因此对于程刚如此奢侈拍照手法,身旁的陈耿其实并不是很能理解,按说他的家境也不算贫寒,但如此肆无忌惮地挥霍胶卷,也让人看得心疼。
可对于从现代过来的程刚开始,拍照已经变成了一种看见新事物后本能的反应,限制他拍照数量的,就只有手机内存了。
到了这个时空,除了更换胶卷和冲洗照片要麻烦很多之外,花费什么的都算不得什么,反正这些胶卷在42位面还有生产。
虽说现在使用的这款相机相对于当前的时代略微有些先进,但只要做好伪装,不借给他人使用,倒是不用担心出现什么问题。
事实上,早在湘赣边界的时候,他就大手笔地给每名指战员都拍了照,当然这是以连排为单位的,不然就真得累死了。
这么奢侈的做法,若是让陈耿他们知道,估计又得瞠目结舌一阵,不过这么做的目的,也是为了至少让以后的烈士墓上,能够留下那些战士们的音容笑貌,而不用凭借后人的回忆来画像。
话说对于程刚的豪气,这些天里无论是伍翔宇还是陈耿,又或者是李利叁,都有所体会。
那些拿出来的枪支弹药暂且不提,还有性能优异的电子元器件同样不说了,单单是各式各样让人眼花缭乱的宝石,就是已经足够让人惊喜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个时代其实早就已有有人造宝石的存在了,不过相比于后世的产品,无论是大小重量还是以假乱真的程度,肯定都难以相提并论。
而使用珠宝首饰作为援助经费,同样也是共产国际援助国内的经典方式,毕竟这玩意比现金或者黄金更不容易引起怀疑。
所以组织这边并不缺乏变现的渠道,只是为了防止自己拿出来的援助,变成了某些人奢靡堕落的工具,程刚也少不得提醒伍翔宇要注意那几个后世闻名的叛徒。
可惜现在时机还不成熟,以他和中央这边的互信,如果没操作好的话,很容易产生智子疑邻的尴尬场面。
而且有了自己的推动之后,那位顾科长叛变的念头怕是只会更强,毕竟当年他就是因为作风问题被冷落而怀恨在心。
所以程刚也得加快脚步,尽早把还做的准备都做好,这样才能防止更多的悲剧发生。
“陈兄今天看起来似乎挺高兴的,是想起了什么开心的事情吗?”
小火轮上,陈耿看着程刚一副乐呵呵的模样,好奇地问了一句,这位在之前的半个月里,虽然也经常笑着,可始终没得今天这样畅快过。
听到身旁人的疑问,程刚又轻轻地笑了一声,随后说道:
“没什么,就是马上要走了,想着即将离开这里,就不由地有些开心罢了,申城虽好,但毕竟此处不是吾乡。”
“原来如此,却不知陈兄的家乡在哪里?”陈耿此时还以为对方只是简单泛起了思乡之情,同时也免不得好奇地打探一句。
“我的家乡就在那农村大地上,广阔天地,大有作为。”
沉默片刻后,程刚斩钉截铁地说出了这句话,因为两人所处的角落偏僻,交谈的声音也不大,倒不用担心被别人听见。
来到申城的半个月,确实见识到了不少这个时代极为罕见的现代城市景象,但归根结底,这里也不过是一片洋人和买办的乐园。
路上时不时窜出来的大小乞丐和偶尔路过的收尸队,都再不断地提醒着他,在这座城市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,还沉积着大量黑暗和腐朽的渣滓。
偏偏这里又是反动势力最为嚣张的主场,为了能够保存实力,还不得不捏着鼻子接受这一现状,着实是憋屈得很。
想想当年解放申城后,那时操作是何等的大气磅礴,把某些不愿自己走的灰尘扫荡得一干二净,为何能有如此底气,不就是靠着广阔农村大地的力量么?
所以此时的农村虽还是死气沉沉的一片,却是程刚眼中最有希望、也最值得挖掘的宝藏,如此一来,难道不值得高兴么?
程刚说完这句话后,便没有再说什么言语,而陈耿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,没有继续问下去了。
不一会儿,轮船靠岸,两人已经来到了浦东。
几十年前,这儿是浦江的一片滩涂,没有路,由于河泥的肥沃加上河网交叉密集,便于农业种植,于是大批以捕鱼为生的先民们捷足先登来此定居。
因为浦江经常涨潮,有时早晚两次潮水漫上岸,弄得这儿泥土潮湿,还有坑坑洼洼的积水。
再加上来往人多,千百双脚天天在这块泥浆上拔进拔出,等于在淘泥浆,泥浆里行人拔不走的布鞋、草鞋、钉鞋(当时土制套鞋)不计其数,这一来路就更难走了。
所以人们干脆就称呼这里为“烂泥渡”,当时的老浦东还有首民谣:“浦江边有个烂泥渡,烂泥路边有个烂泥渡镇,行人路过,没有好衣裤。”
靠着程刚拿出来的橡胶套鞋,两人的行路虽然艰难,不过还算是勉强顺利,本来这里还有当地人办的抬轿,但又不是完全不能走,程刚也不想作那般姿态。
离开江边,继续沿着浦东的土路走下去,相比于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善的浦西,这里确实还是一副农村的景象,和后世那般的繁华完全不能比。
“行了,差不多到地方了,我先去看看情况,你在这里不要动。”
两人差不多走了一个小时左右,来到了一处僻静的小河边,本来浦东这块地域就是河网纵横,所以这处小河也并不显眼,顶多河道要稍微直那么一点罢了。
程刚先是在河边观察了一阵,似乎在确认地形,随后就和陈耿交代了这句,便提着把柴刀离开了。
因为人烟罕至的缘故,而且又是盛夏,这里的杂草要显得旺盛许多,当程刚走远后,陈耿就很难再看清对方的身影。
不久,远处传来一声呼喊,那是程刚在叫他过去,于是沿着刚开辟出来的弯曲小路走到尽头,陈耿总算见到了之前对方口中所说的交通工具,一架双翼水上飞机。
有了之前的打底,对于这个操作,陈耿并不觉得有多惊讶,唯一奇怪的就是为何周围根本看不到任何人迹,就像是平白地把一架飞机扔在了此处一般。
程刚也没有给对方思考的时间,在他的指挥下,两人协作把起飞前的准备做好,很快飞机就发动了起来。
“陈耿同志,我先走了,你回去的时候注意安全,下次有缘再见。”
“好,一路平安!”
简单告别之后,借着河道迅速起飞,程刚没有任何留念,先是往东来到海边,然后绕着弯子往西南飞去。
这次由陈耿送行,一方面是这位经过近一年的经营,已经顺利成为了申城一带有名的地头蛇,王先生的名号在某些时候还是能派上不少用场。
另一方面,程刚也需要给中央这边继续透露一些底牌,位置太高的不可能专程来送他,太低的又难免有泄密风险,所以就只有陈耿最为合适了。
难得观看了一场起飞表演,望着远处消失的黑点,陈耿也没有急着离开,而是在周围搜查了起来,可惜似乎并没有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。
苦笑一声,这位用完即抛的“工具人”,只能一个人默默地踏上回程。
www.。m.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